联系电话 400-376-9284
  • 栏目幻灯二
  • 栏目幻灯一
  • 最新公告:
    诚信为本,米乐m6官方网站在线登录入口,诚信永远不变...
    热门分类: 第一系列 | 第二系列 | ......>>更多
    成功案例 CASE 当前位置: 首页 > 成功案例
    环保社会组米乐m6官方网站在线登录入口织如何“碳”索未来添加时间:2023-11-01

      7月6日,“凝聚共识,‘碳’索未来:社会组织参与气候治理”交流会在京举行。本次交流会由深圳国际公益学院与能源基金会联合举办,与会嘉宾共同探讨社会组织如何抓住“双碳”发展机遇,开展绿色低碳社会行动示范创建,凝聚全社会共识,加快形成全民参与的良好格局。

      “近年来,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工作取得了一系列积极进展:一是应对气候变化的体制机制不断强化,二是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取得显著成效,三是碳市场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四是适应气候变化工作揭开新篇章,五是全社会绿色低碳意识显著提升,六是为推动全球气候治理作出中国贡献。”生态环境部气候司司长李高在会上说:“这些进展的取得,社会组织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李高还介绍,生态环境部一贯支持、鼓励社会组织参与环境治理和绿色低碳发展。此前,生态环境部联合有关单位印发的《“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提升公民生态文明意识行动计划(2021-2025年)》以及正在制定的“十四五”应对气候变化规划当中,均支持社会团体发起组织的各类低碳、环境、公益活动,号召生态环境志愿服务队伍积极参与,为提升社会组织参与现代环境治理作出制度性安排。

      “多年来,生态环境部一直支持社会组织开展低碳环保公益活动,制作低碳环保公益宣传产品,促进低碳环保理念的传播普及,强化公众应对气候变化意识。”李高说。

      据生态环境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社会部主任郭红燕介绍,近年来,环保社会组织的数量和质量都得到提升,目前我国已注册的环保社会组织约7000家,约占全国社会组织总量的近0.9%。从参与内容来看,环保社会组织选择的环境议题越来越具体和专业,已经不仅限于依靠宣传教育和举报方式参与环保,而是进行深度介入,不断探索和开发包括环境信息公开、企业环境信用评价、环境公益诉讼等在内的多种方式助力生态建设。

      深圳国际公益学院特邀教授黄浩明认为,社会组织是实现“双碳”目标的新生力量。目前,全国有社会组织超90万家,社会组织就业人数达1081万人;全国慈善组织有10583个;慈善信托备案单数为898单,资金规模超41.8亿元;截至2021年底,社区基金会共有232家,资产约9.62亿元,“这些都是未来实现碳中和的‘主力军’。”黄浩明说。

      去年12月,大梅沙社区被列入深圳市近零碳排放区第一批社区。万科公益基金会联合相关政府部门和多个合作伙伴,协力推动这一创新实践。大梅沙碳中和社区建设米乐m6官方网站在线登录入口主要聚焦两个领域:一是社区生活废弃物(特别是有机垃圾)在地资源化处理方法,在万科梅沙园区建有黑水虻处理站,并开展堆肥技术研发;二是社区居民绿色低碳生活方式的推动,从提升社区生物多样性、社区文化挖掘、居民参与等维度米乐m6官方网站在线登录入口协力推进。

      “这是政府、社区、学校、企业、研究机构、公益组织等多方协同的一次尝试。”万科公益基金会秘书长陈一梅认为,社会组织在其中发挥着3个方面的重要作用:一是开展试点创新;二是撬动资源;三是促进各方参与。“社会组织是社区基层治理的‘黏合剂’,以灵活的方式紧密连接社区各方。”陈一梅说。

      以数字化、信息化手段促进减碳或将是环保社会组织大有可为的领域。北京市朝阳区公众环境研究中心将产品蔚蓝地图的大量数据汇总到一起,将其应用于推进绿色供应链建设,获得了多方肯定和支持。中心还和伙伴开发了企业温室气体核算平台,推动一批国际国内品牌推进供应链建设,披露碳足迹。

      在公众倡导和参与方面,该中心与万科公益基金会共同开发了垃圾分类地图,在中国环境新闻工作者协会的指导下,共同发起了随手拍点亮小区垃圾分类的活动。活动吸引了30余家环保社会组织共同参与,并于1年内在全国280余个城市的2.5万余个小区中,产生了5万余次观察。近期,中心与中华环保联合会合作推出塑料循环再生地图,通过减塑打卡等特色活动,让合作伙伴和社会大众对门店、超市、酒店和农贸市场进行减塑行动观察,吸引网友参与。

      自然之友总干事刘金梅认为,基层社会组织引领公众更有效地参与低碳生活的关键,在于要开展气候相关的科普教育业务,让公众意识到“双碳”与自己息息相关。其次要在绿色消费和低碳生活方面进行创新,为公众提供可行性、选择度较高的低碳生活参与方式,例如将环境教育、低碳路线结合到旅游之中。同时,还要引导消费者进行“绿色选择”,推动企业低碳发展。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至今,环保社会组织在筹资、业务等方面受到不少冲击,不少机构出现发展艰难的局面。可以说,应对疫情冲击、实现“双碳”转型是环保社会组织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双重挑战。

      北京市朝阳区公众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给出的建议是结合自身优势、依托长期的积累去应对挑战。该中心近年来也在积极转型,从环境数据转向气候数据,把绿色供应链扩展到企业气候行动,绿色金融扩展到低碳金融,这都是基于自身特点开展的。

      万科公益基金会近年来也在积极向碳中和社区业务转型,着力在环境保护和社区发展领域打造基金会的专业能力、影响力和品牌,以可持续社区为聚焦方向,以社区环境可持续发展为核心议题,以社区废弃物管理为切入点的旗舰项目,打造公益强生态。

      这期间,万科公益基金会特别重视能力建设,机构聘请专业顾问,梳理战略与业务,据此制定工作计划,并将工具与理念传递给合作伙伴,以自身转型带动“朋友圈”。同时,机构还在气候变化、碳中和相关的专业能力、与合作伙伴打交道的能力、撬动资源的能力、沟通能力等多方面开展自身建设。

      总体而言,目前环保社会组织整体发展仍有不足。郭红燕的观察是:“社会组织自身仍较为薄弱,数量较少且分布不均。同时,环保类社会组织普遍面临注册难、资金较少等问题,应对环境问题的能力差异较大,环保社会组织的作用很难在短期内得到充分发挥。”

      除了自身努力,社会组织还需要更多外部支持。郭红燕建议加大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力度、建立社会资源服务对接平台,支持环保社会组织发展。

      “可以通过税收优惠、行政表彰、授予合作伙伴资质等方式奖励环保社会组织活动;同时,推动建立环保社会组织白名单和黑名单制度,引导其有序参与环境治理。”郭红燕还提出,可以在增强社区在环境治理作用的过程中,出台相应政策和制度,鼓励社区环保志愿组织的建立和完善,探索建立政府、社会组织和企业依托社区开展环保实践活动的长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