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电话 400-376-9284
  • 栏目幻灯二
  • 栏目幻灯一
  • 最新公告:
    诚信为本,米乐m6官方网站在线登录入口,诚信永远不变...
    热门分类: 第一系列 | 第二系列 | ......>>更多
    成功案例 CASE 当前位置: 首页 > 成功案例
    米乐m6官网以生态环境+电力为抓手连云港协同推进区域碳达峰碳中和添加时间:2023-11-29

      为全面贯彻绿色高质量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助推港城产业绿色低碳发展,江苏省连云港市以“生态环境+电力”为抓手,协同推进区域碳达峰碳中和,不断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向数字化、智能化发展。

      连云港市依托“碳测”平台,以电力大数据为核心,独创耗电等效碳排模型、国内首创“碳行程码”指标体系,创新开发减排潜力分析工具,对规模以上企业开展碳数据采集、监测、核算和分析,实现煤、电、油、气、新能源全链贯通、全链融合和全息响应,对地区规模以上企业进行碳排放科学评估和碳足迹追踪,提供面向政府的全域碳排放监测和分析,面向企业的碳排放动态精准评估,将枯燥的数据“翻译”成形象化的碳排放图形,自动生成可视化碳排放报告,为政府有效监管碳排放提供决策依据,为企业节能减排提供更精准的改造方案。

      高位推动,凝聚共识。连云港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召开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对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进行部署。连云港市生态环境局和国网连云港供电公司签署“聚力‘双碳’目标共谋绿色发展”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成立由市生态环境局局长、国网连云港供电公司总经理“双组长”的合作领导小组,下设工作组,负责日常协调联络工作,工作组主任由市环境监测监控中心和国网连云港供电公司科技互联网部负责人共同担任。

      部门合力,共商共建。建立合作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合作联席会议,协调重大合作事项;召开不同层次工作推进会,会商解决工作推进中的重点难点;依托国网连云港供电公司技术、数据、试点项目和专家团队的支撑,生态环境、发改、工信等部门共商共建“碳测”平台。

      数据融合,精准监测。上线运行碳排放管理系统——“碳测”平台,汇聚多方数据来源,利用国家电网“电—碳分析模型”,充分发挥电力大数据优势追踪碳足迹,可对排污企业或污水处理企业进行动态监控和分析,实现对企业碳排放的科学评估。

      截至目前,连云港市试点建设的能源大数据(碳监测)中心已累计接入1020家重点规模以上企业数据,形成区域碳排放分析报告近30份,推送企业碳排放分析报告共两万余份,有力支撑节能减排水平分析和重点企业碳排放监管。

      本报讯 随着秋收结束,余下的秸秆去处成了头疼的问题,灌南县依托产业优势,将秸秆从生产废弃物变身为草编、食用菌加工等领域的新原料,实现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秸秆综合利用率超97%。

      在秸秆离田的“五化”利用方式中,有“基料化”这一途径,即以秸秆为主要原料,制作富含营养的有机固体培养基,为动植物生长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可用于食用菌的栽培、育苗和垫料制作等。灌南县作为全国食用菌工厂化聚集度很高的县区,食用菌企业年利用秸秆、木屑、玉米芯、麦麸等农林产品下脚料100多万吨。

      今年以来,灌南县以项目驱动“无废城市”建设,其中,江苏丽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食用菌杏鲍菇项目一期已建成投产,实现年处理农业废弃物5万吨。灌南正元绿色新能源有限公司投资3.8亿元建设农牧业循环绿色发展热电联产项目,利用丰富的秸秆、菌菇废料、禽畜粪便等作为原材料,生产的沼气作为锅炉的燃料,生产的电力向地方供电,产生的蒸汽又向周边企业供热,产生的灰渣综合利用,形成生物质及禽畜粪便—电—热—化工循环经济产业链。该项目建成后,可实现年消耗秸秆5万吨、废弃蘑菇菌包20万吨、动物粪便20万吨。

      本报讯 近期,在云台山景区云台街道凤凰村,整齐排列的光伏板在阳光照射下发出光芒,与波光粼粼的水面交相辉映,成为一道特殊的风景线。

      上有光伏板、下有鱼虾游。光伏发电与渔业养殖两不误,“渔光互补”项目将渔业养殖和光伏发电结合,在鱼塘等水面上方架设光伏板阵列,下方进行水产养殖,光伏阵列为鱼群提供良好的遮挡作用,二者相辅相成。“渔光互补”在确保光伏发电的同时,实现了水耕农业的功能,提高了土地利用率,提高了土地经济价值,提高了养殖效率及水产品的质量,促进了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环境建设,协调经济发展需求与自然保护,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

      近日,连云港云台120map渔光互补发电项目如期开工,预计明年10月可实现全容量并网。建成后年上网电量1.5亿千瓦时,每年可节约标煤约4.58万吨,二氧化碳减排约11.51万吨。为推进节能减排、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景区生态绿色发展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云台山景区将继续以推动生态文明高质量发展为主线,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推进绿色和谐发展,进一步擦亮“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生态名片,建设“大美新特优”的大花果山景区。

      本报讯 赣榆生态环境局不断创新工作思路,转变工作方法,切实以新举措新作为落实高水平保护,助力绿色高质量发展。

      新方式拉近政企距离。建立重点项目环评服务专员工作机制,为企业提供“点对点”周到服务。实施“有案必查、无事不扰”执法,充分发挥污染源在线监控等在环境管理中的作用,实现重点监管企业全覆盖。

      新联动推进河畅气清。跨省界联席现场会办小塔山水库上游青口河实施综合治理工程问题,联合执法检查两省地界交错区域、监管盲区的企业排污情况,共同推进跨流域跨区域污染源治理,切实促进两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提升。

      新思路走出赔偿新径。结合小额赔偿案件较多且面临费用“倒挂”的难题,创新通过“集体磋商+劳务代偿”的方式履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责任,以植树造林等公益劳动的方式进行替代性修复,让生态损害赔偿义务人从“毁环境者”变成“护环境者”,为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工作开拓新思路。

      新模式消除普法盲点。创新推出“X+普法”和“普法大礼包”普法宣传新模式,在紧扣企业需求精准投递普法用书之时,又将普法揉进各项生态环境工作之中,进一步消除企业主体生态环境法律知识盲点和堵点。

      本报讯 连云港市东海生态环境局不断提升行政执法效能,转变服务方式,深入实施包容审慎监管,推进服务型执法、柔性执法,助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首违免罚有温度。认真贯彻落实相关规定,有效引导企业主动及时纠正轻微环境违法行为,减轻其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让执法既有“力度”,又有“温度”。今年以来,共依法作出从轻处罚案件3起,不予处罚案件10起,在减轻企业经济负担的同时,不断推动营商环境满意度和环保法遵守度双提升。

      送法入企有深度。深入落实“谁执法、谁普法”制度,注重在监管和执法的同时,面对面普法宣传,化解争议,以培训、座谈、体验式执法等多种形式,组织开展一系列普法送法培训活动,为企业送服务、送法律、送建议,累积开展普法送法活动共20余次,涉及500余人(次),向企业发放各类宣传材料1000余份,切实为企业纾困解难。

      执法帮扶有力度。不断优化完善非现场执法手段,推进“不见面”执法方式,减少现场检查频次,做到“无事不扰”。开展入企帮扶,助力企业解决在发展中遇到的环保难点、痛点问题。今年以来,出动50余人(次),赴30余家企业进行帮扶指导,精准帮扶企业提升环境管理水平。

      本报讯 作为连云港市中心城区,近年来,海州区将“蓝天常在、碧水常清、净土常存”作为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内容推进,在生态底色上成就文旅之美,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打卡。

      曾是劣Ⅴ类水体的西盐河已经连续4年稳定达到Ⅲ类,由此打造的盐河巷水上游览项目人气爆棚。盐河巷被江苏省文旅厅列为全省“十佳夜市”榜首,今年中秋、国庆假期日均游客量突破10万。

      投资2.2亿元实施刘志洲山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将昔日占地面积1360亩的废弃采石宕口打造为植被茂密、山清水秀的生态健身体育公园,是举办各类文体演出以及露营爱好者的首选,2023年,被省发改委评为第一批盘活优化存量资产扩大有效投资典型案例。

      2019年起,海州区投资1.8亿元实施月牙岛生态环境综合整治,累计清运粉煤灰55万立方米用于填充新磷矿化采空区,将昔日的粉煤灰堆场整治成环境优美、生态良好的月牙岛景点,还建立了全市首个具备AI识别功能生物多样性观测站点,免费向市民开放。如今的月牙岛春有百花齐放,夏有绿意葱茏,秋有粉黛遍野,冬有芦花似雪,吸引了129种鸟类栖息停留,为当地经济发展和生态旅游注入了新的活力,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变成百姓看得见、摸得着、真实可感的体验。

      东海县通过“5+2、白+黑”的工作方法,加强对县城区及县城周边乡镇的餐饮油烟排放情况进行督查,督查内容为油烟净化设施是否正常开启、油烟净化设施是否有损坏、油烟净化设施是否及时清洗和墙面、地面、设施是否存在大面积污染等。同时,对160家重点餐饮油烟排放单位的餐饮油烟治理工作进行“回头看”,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确保每个问题落实到位,确保问题整改后不反弹。今年以来,督查发现餐饮油烟存在问题200余个,均整改落实到位,有效推动环境空气质量改善。

      本报讯 日前,江苏省生态环境厅公布2023年度省级美丽海湾名单,连云区连岛港口区上榜。

      美丽海湾是美丽中国的一部分,是深入打好重点海域综合治理攻坚战,全面提升海湾环境品质和生态服务功能,实现我国沿海海湾整体保护和系统治理的重要举措。

      近年来,连云区累计投资9.18亿元,开展近岸海域系统治理和“美丽海湾”建设,实施排口整治、港口大气污染防治等多项工程,实现生态环境精细化管理。通过环境综合整治,全区水质明显改善,2022年,近岸海域水质优良面积比例达93.8%;通过沙滩养护、山体滑坡处理、木质栈道和登山道路等建设,拓展公众临海区域,改善近海海域水质,提高近岸海域优良水质比例,亲海空间环境也大幅改善。整治修复后的连岛凭借秀丽独特的海滨自然风光和别具特色的海岛人文景观入选江苏十大最美岛屿。

      如今,连岛港口区水清滩净、鱼鸥翔集,已成为市民亲海的好去处,年接待游客近500万人(次),连续5年举办全国净滩公益活动。通过港口区“美丽海湾”项目建设,临海亲海环境质量大幅改善,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提高了,对美丽连云港建设,促进临海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本报讯 连云港金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驰生物)是连云港市第一家餐厨垃圾集中处置单位,位于连云港经济技术开发区。自建厂以来,就一直致力于餐厨垃圾的无害化处理及资源化利用,已建工程总投资8671.44万元,拥有多达19项有关餐厨垃圾处理的专利,餐厨垃圾处理能力达95吨/天。

      2023年以来,金驰生物积极响应市开发区“无废城市”建设号召,累计投资3458.43万元用于二期扩建工程建设,建成后全厂餐厨垃圾处理将达到250吨/天,预计年底可正式投入使用。金驰生物二期扩建工程采用先进的“湿热水解+生物降解+厌氧发酵+残渣资源化”处理工艺,餐厨垃圾进场后,依次进行预处理分选、油脂提取、厌氧发酵和污水处理,产生的油脂可用于生物柴油、航空煤油等生产原料,有机固形物可生产高价值的昆虫蛋白或生产有机肥料,发酵系统产生的沼气可供给锅炉和发电机组分别产生蒸汽和电能,沼渣经脱水后资源化利用或焚烧发电,实现餐厨垃圾的高价值转换。

      餐厨垃圾“牵手”资源化利用产业,变废为宝,化害为利,既有效解决了餐厨垃圾量大难处理的难题,又创造出了高价值的工业原料、有机肥料和清洁能源,通过资源化处理,实现了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效益“双赢”。

      本报讯 连云港市生态环境局坚持问题导向,践行“四下基层”,聚焦农村老百姓心头的生活污水治理问题,以“五突出”抓好整改整治工作,实现农村“看不到污水横流、闻不到黑臭水体、听不到百姓抱怨”,确保主题教育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突出联动协同。做好上下联动,积极承接省级层面“农村人居环境还存在短板”问题,对照省生态环境厅对口推送问题清单,发现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面广量大且分散,大多缺乏专业运维,运行经费保障也不足,部分设施主体和配套管网破损比较严重,存在运行不正常甚至停运问题。注重左右协同,学好浙江“千万工程”经验,与市农业农村局联合,把农厕改造和农村生活污水统筹结合,并推动小散养殖密集区建设畜禽粪污“绿岛”项目,建立县区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联动机制,齐心协力走出资源化利用的新路。

      突出制度建立。根据《连云港市2023年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方案》,召开全市统一运维推进会,指导各县区建立专业运维制度,明确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责任部门和运维单位,将日处理能力20吨及以上处理设施逐步纳入专业化运维范畴。目前,各县区均已印发统一运维方案并着手落实,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运行率达85%,提前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突出目标考核。抓好生态环境工作,改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现状,关键要靠各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同频共振。推动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正常运行率纳入乡村振兴和高质量目标考核指标,压紧压实地方责任,并督促各地完善年度绩效考核办法,将考核结果作为结算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电费和运维单位运维费用的依据,以目标考核为导向,形成各部门齐抓共管农村污水治理工作的强大合力。

      突出群众参与。坚持开门抓整改,主动问计于民,积极引导村民以适当方式参与污水治理相关方案设计、过程建设、运行维护和成效监督等工作,选择更为老百姓接受的治理模式。结合村民生产生活实际,优先保障敏感水体区域污水治理设施建设,结合天然沟渠收集处理污水,做到因地制宜。同时,通过新媒体平台、现场集中宣传等方式进行动员,推动实现从“要我建设”到“我要建设”的转变。

      突出跟踪问效。组织开展已建设施“回头看”整改提升活动,聘请第三方对已建设施进行逐个排查,动态更新设施排查整治清单和已建设施不正常运行清单,逐月调度销号。指导各地运用电力大数据监控等非现场监管手段,不断加强对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运行管理,做好“后半篇文章”。在持续跟踪督办下,全市1456个行政村已累计完成治理590个,治理率达40.5%,已达到新的“双60”标准。

      本报讯 近日,江苏省灌云经济开发区作为首批规划环评与项目环评联动园区,完成2023年度以来首个环评“承诺制审批”受惠项目——江苏微立佳健康科技有限公司健康科技电器生产项目。

      该项目为市重点项目,符合《连云港市产业园区规划环评与项目环评联动改革实施方案(试行)》中告知承诺审批条件。

      对于符合条件的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可自愿实行项目环评文件告知承诺制审批。环评审批部门在收到承诺书、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等要件后,可不经评估、审查,直接作出审批决定。建设单位提交材料后,1天内即顺利取得环评批复,切实为企业开工投产节省了时间成本。

      对于采取环评承诺制审批的建设项目,将被纳入事中事后监管的重点对象,如发现存在违法违规行为的,将依法依规严肃查处。

      告知承诺制作为一项惠企政策,着重从精简审批流程、提升服务效能、降低企业成本等方面,精准帮扶企业,赢得了企业的高度认可。

      未来,灌云生态环境局将立足实际,推广承诺制审批,探索同类项目打捆审批,建立排污管理联动机制,免费共享园区限制限量监测数据,降低企业成本;提高审批服务效率,建立机制,加强督查,助力全县经济绿色高质量发展。

      本报讯 生态环境部近日下发《关于公布2022年度生态工业园区复查评估结果的通知》(科财函〔2023〕191号),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对12个生态工业园区开展复查评估工作。根据复查评估结果通报,国家东中西区域合作示范区(连云港徐圩新区)复查评估结果为“优秀”,并获生态环境部表扬。

      在高水平保护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徐圩新区再获殊荣,是园区打造世界一流石化产业基地环保示范标杆的又一里程碑。

      徐圩新区2019年成功创建生态工业园区,4年来紧紧围绕“生态、智能、融合、示范”的发展理念和“特色循环发展样板区、生态文明建设引领辐射区、港产物流融合发展示范区”的建设目标,形成以政府主导、部门联动、政企联创、社会参与的工作格局,大力推动“双碳”战略,加强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打造出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示范样板。

      未来,徐圩新区将站在新的起点上,乘着新时代的浩荡东风,加满油,把稳舵,鼓足劲,坚定不移推进“生态工业、绿色发展”道路,谱写生态工业园区发展新篇章。